首先说强度,影响玻璃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玻璃组成、温度、玻璃的内应力、缺陷等。温度、内应力在此不具讨论意义。
缺陷可分为气泡(气体夹杂物)、结石(结晶夹杂物)、条纹和节瘤(玻璃态夹杂物)三种。气泡会影响玻璃的透明性和机械强度。结石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缺陷,由于结石与玻璃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会产生局部应力,大大降低玻璃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,甚至会使制品自行炸裂。减小表面张力有利于消除小气泡。
除强度外日常使用还有意义的性质是硬度和弹性,即杯子摔在地上会不会被刮花和摔碎的性质。
硬度取决于化学成分,石英玻璃和含有 10%——20% B2O3 的硼硅酸盐玻璃的硬度最大,含铅或碱性氧化物的玻璃的硬度较小。各种氧化物组分对提高玻璃硬度的作用大致是:SiO2>B2O3>(MgO、ZnO、BaO)>Al2O3>Fe2O3>K2O>Na2O>PbO。 弹性模量 E 与玻璃的化学组成、温度和热处理有关。各种氧化物对提高玻璃弹性模量的作用是:CaO>MgO>B2O3>Fe2O3>Al2O3>BaO>ZnO>PbO
再说热稳定性,对它影响最大的是热膨胀系数。当需要较高的耐热性时,热膨胀系数就必须小。石英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最小。R2O 与 RO 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次序为:Rb2O>Cs2O>K2O>Na2O>Li2OBaO>SrO>CaO>CdO>ZnO>MgO>BeO
最后说化学稳定性,取决于玻璃的组成、结构、热历史、表面状况、侵蚀介质的性质以及侵蚀时的温度、压力、时间、侵蚀状态等。
玻璃与各种侵蚀介质作用,都是在水的参与下在玻璃表面产生一种物理化学过程,其中化学过程起决定作用。反应结果使硅酸盐玻璃在 0——200 nm 的表面其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