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实现玻璃行业“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”的目标,最关键的是要创新思维、开拓思路、调整产业结构、加快转型升级,加快推进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从供给体系特别是市场需求端入手,增加生产市场新需求的产品,遏制雷同技术产能的新增和减少过剩行业产品的生产,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,是真正转变发展方式,推动新兴产业、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和加快新型绿色建材发展,扩大有效供给,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,改变产业结构,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和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最现实有效手段。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,真正立足市场需求,按需求导向发展,调整发展重点,调整发展政策,把发展转向增加有效供给,转向高端、转向国外、转向市场消费需求,从而改变发展路径增加拓展渠道,全面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。
(一)要把创新驱动摆在首位
首要的是理念创新,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困境,而应作为玻璃行业理念的一场革命。认真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,彻底转变发展观念,发扬企业家精神,实现技术进步、结构优化和经营模式创新。
近年来面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、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缓慢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剧增的新形势。过去用资源、人力成本的优势,只要模仿别人,有市场就能发展。而现在单靠市场容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。必须加大创新力度,需要把战略实施建立在“依靠创新驱动、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”这个基点上。在新的一年必须要把创新驱动摆在首位,着力搞好“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”、“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”、“加快实施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研发”、“有效拓展海外市场”等。
(二)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
2016年,加快推进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条件已经成熟。中央已经明确2016年要打好四个歼灭战,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化解过剩产能。因此可以预计一系列的落实措施将密集出台,为玻璃化解产能过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另外,玻璃行业在执行国发[2013]41号文件方面做了一定工作,取得初步进展;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的倒逼机制,以及持续下滑的市场形势,使行业企业对产能过剩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必将提高其化解产能过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(三)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
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“结构调整”新阶段,产业发展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,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。玻璃行业是高能耗、高环境负荷的行业,企业如果只依靠量的变化已经不能再向前发展了,过去快速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没有了,行业转型升级、调整结构势在必行。
(四)有效推进节能减排
平板玻璃年耗能1000万吨标准煤,占全国工业能耗的0.5%,属于能耗大户,年排放SO2、NOX均达40万吨左右。近年来国家对环保要求愈来愈严格,环境制约增强,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。
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,自2014年以来,玻璃熔窑烟气治理进入了“快车道”,但距真正做到有效治疗和“达标排放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。2015年10月,建材联合会组织召开了“全国水、玻、陶产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达标工作大会”,并发布了“倡议书”。为此,2016年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应针对并解决目前阻碍“实现达标”的关键问题。一是如何确保企业上报能耗、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否则考核评价没有意义,“淘汰”也无从谈起。从措施上首先应突出能耗应由第三方检查和评价。污染物排放要有实时监测和联网,其次要落实环保、节能、质监等执法部门和地方政府责任,实施责任追究,同时要健全企业责任制,一旦发现上报数据不实或弄虚作假,要追究企业领导人责任。二是要解决“脱硝”治理中存在的问题,包括目前国内脱硝技术还不够成熟,以及治理成本偏高等问题。为此,一是要尽快完善“脱硝”治理技术,确定合理的流程及成熟的工艺设备;二是要研究进一步降低治理成本的途径和措施;三是要出台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;四是要严禁使用石油焦粉等劣质燃料,否则再好的治理设备也将成为“样子工程”。
我们要抓住“一带一路”、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机遇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鼓励企业依托国内资本与技术,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,在国外布局新的市场能力,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,通过资本市场联合重组国外企业,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经营,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,实现从产品输出、技术输出到资本输出的不断升级,稳步实现国际化。